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11月01日

白米曾经有座三元桥

本文字数:1391

★黄稳成

 

 

在白米镇的西郊的老通扬运河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现代化的桥梁——元和大桥。这座名桥的前身叫“三元桥”。“三元桥”历经百年沧桑,时代的风雷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身上的一砖一石、一木一板都影写了今人难忘的故事。

清朝道咸年间,安徽绩溪有个姓胡的茶商为生活所迫,凭一担茶叶到江苏闯荡。先后在东台、黄桥、姜堰、白米、泰州等地经营茶叶。最后选定交通便捷、人杰地灵的白米置地建房定居。因为他所经营的茶庄主店在姜堰,所以胡老板在白米、姜堰之间往返十分频繁。那时,陆路交通主要靠人力独轮车,坐在车上既缓慢又不舒适,因此人们外出都选择坐船,胡老板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船。

一天,胡老板来到小白米西侧的渡口,准备乘船前往姜堰。其时,码头两岸正在发生一场口角。河南有一个养猪户用车子推了两头壮猪,准备过河到河北的一个姓乐的浙商开的“三泰猪行”出售,尽管喊破了喉咙,摆渡的船家为了多等几个渡客,还是迟迟不把船撑过来,急得卖猪者破口大骂。船家也反唇相讥:“有本事就造一座桥,何必在那边鬼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在河北码头等船的胡老板正和开猪行的乐老板、开草行的王老板聊天。摆渡的与渡河的争吵声传入他们的耳朵。三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了一下河面。乐老板首先开口说,这里造座桥十分必要。胡老板接着说,造座桥不但能解决乡民过河难的问题,而且对拓展生意也大有益处。王老板听后,举手赞成造桥,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投资建桥。随后做了分工:乐老板负责从家乡宁波购运石头,胡老板负责从家乡绩溪购运木料,王老板负责建桥用工。不久,一座石质桥墩、木质桥身的大桥就建成了。这座桥十分讲究,两头的石垛之间的粘合剂是用糯米汁加油石灰调和而成的,非常坚固牢靠;桥型设计十分奇特。桥身由四根巨木制作的龙骨固定,上铺方块木头。大桥中间的一节为整体一块活动式厚木板,大船经过时既可以抽掉,也可以吊起来。大桥建成后,为了纪念乐、胡、王三个老板的义举,人们将该桥命名为“三元桥”。尔后,胡老板又在大桥北端一侧,建造了一座“义水亭”,内置石桌、石凳,凡是进亭小憩的船工、过客、路人,都可享受免费的茶水。一时,三元桥端、义水亭内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每年除夕,邑人都到义水亭张贴对联,以增加节日气氛,其中有一副抱拄联是:

 

亭榭恭立岸边迎送东来西去舟楫

板桥躺卧河上接待北归南往路人

 

联中描写了桥、亭、船、人之间和谐交融,再现了当年繁华盛景。

1944年日伪军进攻,将三元桥中段的木板拆毁。次年新四军收复白米后,又将三元桥修复。1947年,三元桥被国民党军队炸毁,从此这座有名的桥就从地图上消失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拨款建造了一座人行水泥桥。到了本世纪初,这座简易狭窄的水泥桥已经残破不堪,完全是一座危桥。

2003年,乡人刘寿和之子、港商刘根山先生回乡探亲。他了解到“三元桥”的变迁后,慷慨解囊,高标准、高质量地重建了三元桥。为了纪念古今建桥者的义举,地方政府决定桥名取“三元桥”中的“元”字,今人刘寿和名字中的“和”字,合起来叫“元和大桥”。

如今,巍峨雄伟的“元和大桥”,横空凌架在通扬河两岸。大桥通车之日,两岸人民笑逐颜开,奔走相告,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座通向小康之桥,通向幸福之桥,通向现代化之桥。笔者在参观元和大桥时,观桥上,行人不绝;看水面,航船往来;望岸边,树绿花红。不禁诗兴大发,特撰联志怀:

 

桥抱河,河拥桥,桥河接吻;

艇浮水,水泛艇,艇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