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11日

站台

本文字数:880

◆田秀明

楼下的马路边新设了一个公交站台,801、816路是开往姜堰的,37路是开往泰州的,还有开往附近几个乡镇和溱湖风景区的。我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凭窗而望,人来人往,车流穿梭,小小站台,在我的眼里俨然一道别致的风景。

站台是迎来送往的温情驿站。站台上,车子刚进站,一个翘盼已久的小女孩迎上去,车上下来的一定是在外打工的妈妈,小女孩牵了妈妈的手,脸上笑开了花;一对中年夫妇送孩子上了车,隔着车窗还要叮嘱几句,直到渐行渐远的车子消失在视线,那双挥动的手都不肯放下来。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涌动。

前些时,大学毕业的儿子要到南京的工作单位报到,我们帮他收拾了行李,一只装着日用品的背包,还有一只分量不轻的行李箱,临出门时,儿子执意不肯我们送他,说:“站台就在楼下面,你们在家呆着吧!”想想也是,儿子又不是第一次出门,大学四年都过来了,只是每次离家我们都要送他到车站,因为儿子的坚持,我们没有再勉强。儿子一踏出家门,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赶到阳台上看他壮实的背影,他轻松地迈上公交车,我的心里多少有了一些慰藉,儿子大了,是他起飞的时候了。车子渐渐远离了视线,我的心里终于还是忍不住萌发了一丝的不舍和酸楚。

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的散文《目送》,我不止读过一遍,“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多少滋生了些许的伤感,再三品读,才明白先生当时的心境,樊笼终究困不住翱翔的翅膀,天空才是自由的天堂,“不必追”。

龙应台先生在《目送》里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儿子离开校门,步入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旅行,一路上有无数个站台,出发,小憩,再出发。小小的站台上,儿子迈出了第一步,或许这第一步里还有些踟蹰,那沉稳的步伐里更多的是一份坚定一份自信。

我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隔窗望着楼下的站台,车流如梭,人来人往,以及步履匆匆里的那份坚定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