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16日

我为周总理动容

本文字数:1478

◆钱俊

 

最近,我参加了在淮安区恩来干部学院举办的全省党史干部培训班,从中了解到周恩来总理的众多优秀事迹,他让我心生感慨、为之动容。

 

一幅深埋祖坟的照片

在周恩来故居教学点的西宅院有一幅照片,照的是一座碑,碑上有1965年周恩来动员淮安县政府平其祖坟的指示:棺木要就地下沉到1米以下,做到不影响机耕。

淮安是周恩来的诞生地,淮安周家祖茔地位于淮城东郊的闸口村夏庄组,这里安葬着他的祖父母、嗣父母、生母等13位亲属的遗骨。

1965年除夕,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周尔萃(周恩来的嫡堂侄儿)的参与下,当地政府做了深埋坟墓处理。事后周恩来从工资中拿出70元寄给生产队,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

照片给了我一个重要信息:这就叫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带了头,什么样的工作做不成、什么样的事业干不好?

 

让侄儿从北京调回淮安

音像教学片和专题讲座介绍了周恩来不允许侄子侄媳在北京工作的事,着实令我吃惊。

1959年,周尔辉(周恩来的嫡堂侄儿)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留校从事教学研究。次年周尔辉和淮安勺湖小学的老师孙桂云确立恋爱关系,并计划将孙桂云调入钢铁学院附小。办理调动手续过程中遭到总理的反对,他亲自出面做“反面工作”,他问钢院领导:“照顾夫妻关系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不能从大城市往小城市调,偏偏要往北京挤呢?”结果周尔辉与孙桂云一起回到淮安,一位到淮安中学任教师,一位回到勺湖小学任教师。

难能可贵的是总理的亲人都给予总理大力支持。据说淮安的周氏后人很本分,大富大贵者少,并不是想象中的名门望族,违法犯罪者更少,大多为忠厚纯良之辈。

 

写关于人生错误之书

《杰出楷模周恩来》专题展有一幅合影,说明文字是:六十年代,周恩来和陈毅在上海视察,有位同志建议他写一本书。他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让每个活着的人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写一生错误的书”真是惊世骇俗之语!从古至今写自传的人太多了,至今都没有一本专写自己错误的书。几乎所有人都难以自我突破,不敢全面解剖自己。只有一代伟人周恩来敢这么想。怪不得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哈尔德这样评价周恩来:“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总理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一生都没写书。他把一肚子的话带到了天国。然而总理是多么想写书呀,弥留之际,他还拉着邓颖超的手艰难地说:“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两张头南脚北的床

西花厅是周总理在中南海办公休息的地方,种满海棠花。周恩来纪念馆里也有一个1:1的西花厅,里面的办公用品和家具是从北京运过来的。

导游提醒大家注意观看这里的两张床,特别是床的位置。这两张床确有特别之处:周总理和邓大姐的房间里各有一张床,不是东西方向,而是南北方向,头南脚北。大家极为好奇,导游给出的答案是:总理夫妇心脏不好,这样睡顺应磁场,有利健康。

我们从这两张床,不难想象总理带病工作、积劳成疾的情形。我在心中呐喊:党的干部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没有身体怎么革命?!

 

二人共用一只骨灰盒

这个骨灰盒陈列在周恩来纪念馆。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用它装过骨灰,1992年邓大姐逝世后也用它盛殓骨灰,二人死后都将骨灰撒向大江大河。

长期以来,周总理的光芒遮盖了邓大姐的光辉,其实他们俩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人们熟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2岁的周恩来说的;人们却不熟悉“望吾同胞,从此上下一心,振作精神,谋国家之进步。世事靡常,岂能一定。安知吾国异日不能立于万国之上哉?”这是幼时的邓颖超所言。这就是他们一个英气勃勃、一个相貌平平却能钟情一生的真正原因。

这只骨灰盒见证的是一段伟大的爱情,安放的是两个高尚的灵魂。在它的面前,我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