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2月12日

耕读门户 本分传家

本文字数:1578

◆半盏

 

父母手上,我家是标标准准的耕读门户。父亲小时候读私塾,随后学医和行医,工作之余也陪同母亲侍弄那块栽种菜蔬的自留地;母亲一辈子在土地上劳碌,婚后因为父亲的帮助学会了认字和记账。不难想象,这样的成长背景带给我们姐弟四个的人生影响会是怎样的。

母亲传承了德高望重的外祖父的优良血脉,也传承了耕种持家的朴素生活理念。耕种二字足以概括母亲88载的生命旅程:待字闺中的母亲跟随外祖父耕种私田;进入了农业社,母亲自然是到生产队出工;国家把土地承包给农民时,母亲年岁已长,不过她还是努力以老迈之躯拾掇那块巴掌大的菜地,并且一直持续到力不从心的那一天。

在母亲的认知世界里,上学固然重要,但是生活的着落和持家的根本莫过于耕种,因此她的成长教育是以习练农事为主的。母亲往往是这样给我们安排劳动课程:早晨陪同你钻进大雾给番瓜授粉,上午目送你挎上竹篮出门挑猪草,中午带领你在碌碡上掼打稻禾,下午教导你顺着拉好的长绳挖沟,傍晚鼓励你担起箩筐到村后的加工厂碾米……最让我难忘的是挑麦把的日子。炎炎烈日当空,担起有如两座小山的麦把走在一眼望不到头的田畴,肩上的担子压得腰背很难挺直,脚板的每一次挪动都要被尖硬的麦茬扎得生疼甚至鲜血淋漓……彼时彼刻,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领悟远远不是浮光掠影的无师自通,而是笔力苍劲地把每一个字都镌刻在灵魂深处。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晓得知足”,母亲按照她的教育样本塑造儿女。那时我们姐弟四个农忙时节要下地,寒假暑假要下地,星期天还要下地,高中毕业之后全部或长或短地参加了一段时间的集体生产劳动,就连我这个老幺也都把各种农活尝试了一遍。磨砺身心是母亲用意良苦的疼爱方式,这种疼爱既体现在铸就品行的久长之计上,也融化在劳动之余对儿女的的悉心呵护中:她每每在出工前竭尽可能地让我们多睡一会儿,也每每在收工后扛着疲惫为我们准备洗涮的热水。

父亲幼年丧母,后来在伯父的资助下才得以实现念书和学医的愿望,生活的艰难激发了他不惜代价供给我们读书的念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当年特别关注的事情只有两桩,一桩是了解我们的学习成绩如何,一桩是督促我们为母亲分担辛劳。尽管他从来都没有跟我们说起过读书的目的和用场,但是从那不容商榷和不肯让步的执着坚守中,我们是能够隐约感知他的殷切期冀和美好愿景的。

因为“文革”的作弄,两个姐姐只拿到组织下发的就读高中的一个名额,左右为难的父亲一连数日都在为争取两个名额奔波,直到把求告之门的大锁摸遍之后才和母亲商定由大姐继续学业。就是身陷回天乏力的境地,父亲还在巴望孩子们上学“一个都不能少”:大女儿的年岁已经等不起了,但愿小女儿明年能有机会……此间我也有一页尘封不住的记忆。我在读高一的半途转校就读,后来父亲得知教学进度的差异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于是执意让我留级。为了绕过班主任的阻拦,他不顾步行十多里路的辛劳,直接找到校长门上陈述理由。接下来,如愿以偿的他又再三用“重读”一词粉饰留级二字,藉此照顾我的颜面。其时在我简单幼稚的心灵里,自然是认为这种做法实属多此一举,直到长大成人和学有所用时,我才舔破外壳,咂摸到包藏在中间的父爱的味道。

正是得益于父亲始终秉持读书有用的持家理念,我和我哥才顺利登上恢复高考的头趟列车,一同考入同一所师范学校就读,并且渐次绽放出应有的人生芳华。两个姐姐虽然与高考错失交臂,但是她们也都在父亲点亮的读书灯盏的照耀下,成就了各自的幸福人生、事业和家庭。

凭借耕种收获劳动果实,依靠读书擦拭生活追求,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以身立教和本分传家的。这样的家风不仅逐渐演变为我们姐弟四人立身处世的标尺,而且顺理成章地延续到四个家庭伸出的分支,尽管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后代面对的是全然不同的成长环境,但是耕读门户、本分传家的血脉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耕读传家,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识别码。

耕读传家,我们这个大家庭恪守的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