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11月07日
创建国家卫生镇的“白米实践”
本报记者 黄文婧 通讯员 孙肖雅
本文字数:1558
日前,白米镇创建我区首家国家卫生镇工作通过省级验收,迈出了“白米实践”的铿锵步履。
近年来,白米镇将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责任”来抓,各村、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自觉把创卫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组织网络全覆盖、上下联动全到位的工作格局。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白米镇投入450多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日处理垃圾50吨,配备各类垃圾收集、转运车25辆,增设138个三分类垃圾桶。
在新建的垃圾转运站,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站在垃圾压缩机旁边,也闻不到垃圾的臭味。该镇白米村党委书记芦富俊告诉记者,在许多人印象中,垃圾既脏又臭,影响人居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白米镇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把新建垃圾转运站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内容之一。如今,垃圾中转站的成功建成不仅解决了周边垃圾转运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据白米镇双白劳务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镇还投入1069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3座,铺设管网8.5公里,大幅提升镇村污水处理能力;改建二类公厕3座;进一步充实卫生保洁队伍,使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密闭清运率达到100%;实施老通扬运河绿化新栽、补栽7.2公里,周山河绿化新栽4.1公里,加大绿化景观建设和集镇区退建还绿工作,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环保设施落实到位。白米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三同时”制度,严把企业入园关,坚决控制新污染源,彻底杜绝未经环保审批的企业上项目。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该镇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建立环境安全预警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空气、水、声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功能区域规划要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对全镇487个不达标的卫生户厕改造和维修,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们一家五口,这一个厕所足够用了。”白米村村民朱桂玲说,她家几辈人都使用的户厕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还招惹蚊蝇,容易产生疾病,冬天上厕所也受罪,改造后干净多了。
健康教育不断深入。白米镇坚持“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突击与平常相结合,专业队伍与普通群众共协作”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方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落实除“四害”专项工作经费。
记者在野沐村村民刘月红带领下参观位于该镇西南边的健康宣传栏和健康宣传主题公园。记者了解到,健康主题公园由原来的百姓游园改造而成,将健康、运动元素融入美丽景观,方便群众在运动的同时获得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记者发现,健康宣传栏涵盖健康知识、运动知识、急救知识、慢性病防治等内容。
卫生监督不断强化。白米镇切实抓好饮食行业和单位食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索证”工作,扎实抓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过关,坚持对餐饮单位实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该镇食品卫生经营单位监督执法覆盖率100%,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发放率100%,六病调离率100%。
“多亏政府提醒,不然我的饭馆估计得停业一段时间了。”该镇龙凤缘饭馆业主告诉记者,他们的健康证到期了,幸亏政府提醒,自己才及时补证,否则损失严重。
疾病控制规范有效。白米镇建立传染病防治专业队伍,落实工作人员经费,近3年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卫生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完善感染控制、疫情登记报告制度,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法定传染病无漏报、迟报现象;重视抓好外来人员疾病防控,未出现非法行医和采供血现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后是深挚的民生情怀。白米镇干群同心,为创成国家卫生镇做足准备,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下足功夫。”白米镇镇长纪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自我约束、共建共管的良好局面,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实现白米镇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