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06日
“小游园”体现“大民生”
本报记者 黄文婧 特约记者 钱雪 整理
本文字数:755
人物:沈阿珠
身份: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我今年51岁,1993年进入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至今29年。最近10年,我亲眼见证了姜堰游园的蝶变。
我清晰地记得,刚进单位那会儿,城区基本没有游园,锻炼身体只能在路边跑跑步,逛公园也只能去人民公园。2000年开始,城区游园逐年增加,2012年左右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近年来,为了方便不同区位市民需求,政府大手笔投资近3000万元,新建大小游园30个左右,遍布城区各个角落,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望成为现实。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2020年底建成的博物馆东侧的游园。该游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建有健身跑道、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使游园布局和功能更贴近城北老百姓需求。
除了数量明显增加外,游园品质也不断提升。绿化景观错落有致,健身步道通畅整洁,草木清香随风飘散。近年来,政府不断促进游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从设计方案到建设施工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考虑到全年龄段市民健身需求,以“通透性、彩化、花境”为设计原则,摒弃原先的木质结构设计理念,将城市游园建设与市民休闲健身结合起来,打造市民“十分钟健身圈”,开创普惠游园共享格局,让便民功能完善、景观协调的街头游园随处可见。
此外,游园内还建有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成为我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讴歌真善美的新阵地。气象局南侧的气象游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对降雨、雷电等气象现象与常识有更好的了解。
每天清晨,城区游园便活跃起来,市民们散步、打太极、跳广场舞……到了傍晚,各地小公园里游人不断。游园给市民带来休闲便利,同时给城市面貌带来变化,作为一名老园林人,我感到十分自豪。
如今,一座座街头小游园相继建成,市民能开窗透绿、出门见绿。虽然游园面积普遍不大,但设计都很用心,真是“小游园”体现了“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