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5日

我的父亲

戴黎红 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本文字数:1193

刘和刚一曲《父亲》,感人至深。每每听到他,心中总会想起我的老父亲……

父亲三十多岁时曾做过扫盲班的“先生”。我那时还没上小学,有一天晚上跟着父亲在漆黑的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去村里的扫盲班上课。教室里没有电灯,大人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写字。父亲微笑着站在教室前面的讲台上,手里拿着竹竿,指着黑板上端正的粉笔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领大家读。读完以后,大人们开始写字,父亲在行间不时地走来走去,间或伸出手去指点,他的目光里有鼓励、有肯定、有赞许……。幼小的我一脸崇拜地看着父亲,心中不知不觉埋下了长大了当一名“先生”的种子。

后来扫盲班不办了,父亲从“先生”又变成了农民,他没有任何怨言,经常笑称自己是“农民先生”。多年以后我做了老师,一次和父亲走在乡间小路上,听到有人和父亲打招呼:“戴先生好!”“你好!你好!”父亲笑呵呵地应着,那骄傲的神情,仿佛自己是个大学教授似的,“我女儿,现在也是先生!”父亲还不忘介绍身边的我。

改革开放后,四十岁的父亲开始承包大队的窑厂。从此,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忙得脚尖不落地。夏天阵雨来了,在外的人往家奔,父亲和哥哥却从家里奔向窑厂,做好的砖坯不能淋雨,必须赶在下雨前把它用塑料布盖上。开始烧窑了,父亲更忙了,尤其是晚上,他要在窑厂陪烧窑的师傅,怕师傅一个人累睡着了。砖烧好出窑前,要先用水冷却,父亲舍不得花钱请人挑水,自己从河里挑水,一担又一担,肩膀红了,肿了,腿迈不动了,脚也瘸了。无论在外面多苦多累,只要一回家,见着母亲和我们,他的疲劳仿佛就一下子消散了,饭桌上笑语不断。

我读高中时,家里还承包着窑厂,当时我住校,每周二学校食堂有红烧肉,我嫌肥腻,不敢吃。有次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去二十多里远的学校,一路上我们俩开着玩笑,“丫头啊,学校食堂的红烧肉肥肉不吃不要扔,用信封寄回给爸吃!”“好的,我准备一个大信封!”说着说着父亲的声音渐渐变小了,自行车龙头一歪,他累了,我感到心疼,赶忙跳下车换他。父亲太不容易了,家里孩子多,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但他用勤劳和汗水换来了我们的衣食无忧,护我们长大成人,让我们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不再承包窑厂了,还是闲不住,忙着打理家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同时照顾着高血压中风的母亲。母亲二十多年前轻微中风,需要父亲时时照应。农田里的活一下子全变成了父亲的,他又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同时兼任母亲的“保姆”,从吃饭、穿衣、洗澡到吃药、散步,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母亲吩咐他做事时,一句“好的,领导!”逗得母亲哈哈大笑。周末回家,常常看到老父亲头戴草帽,弯着腰,在田里忙,种青菜、搭豆棚、挖花生……,一头银白的头发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微红的脸庞上挂满了细细的汗珠。

父亲啊,无论生活多苦多累,您永远是笑脸相迎!有一种幸福叫做您的儿女!愿您和母亲余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