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3日

变化的坝口,变化的姜城

◆栾浩

本文字数:1160

我一直在外打拼,数十年未回姜堰老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直是我憧憬的美好境界,今年在父亲思子的“唠叨”和孩子对老家的“好奇”中,一家人提前半个月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

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孩子去姜堰坝口广场看看,那里有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那时的坝口广场是姜堰最繁荣的地段,也是游玩的必经之地,广场中间的寓意乘风破浪的雕塑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姜堰人奋发向前,早就听说坝口广场改造升级了,四条商业街汇聚到这里,构成了姜堰的新中心。我迫不及待地叫了个出租车,跟年轻司机说是去坝口广场,他一脸茫然:“坝口广场?是去凤凰广场吧!”听闻之后我很奇怪,难道政府连名字都改了吗?只能让司机先去。

到了目的地一看,凤凰广场就是原来的坝口广场,但是它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世界了。这里高楼林立,车来车往,东西南北四条商业街连线成片,一派现代气息。东大街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住宅楼一幢连一幢,鳞次栉比;西大街升级为步行街,成了姜堰城乃至泰州市最繁华的一条街,店招和广告琳琅满目,金曲和祝福不绝于耳,新年气氛十足;南大街平坦宽阔,沿河的绿化生机盎然,路边的建筑古香古色,特色餐饮一条街名闻远近;北大街最为出名,青砖黛瓦、院落幽深,商业繁荣、车水马龙。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既感叹老家经济发展之快,又有一丝芥蒂,历史沉积深厚的坝口之名也随之改变了吗?

仔细询问在广场游玩的老人之后我才知道,官方还叫坝口广场,但是由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两个字已经很少被年轻人提起,他们口中的凤凰广场源自附近的凤凰大厦,这个叫法时尚好记,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听闻老乡的解释后我有些释然了,但更多的还是些许失落:老地名的消亡往往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但是坝口之名的逐渐湮没确实让人惋惜。坝口的来历最早见于民国编纂的《姜堰市乡土志》:“吾姜古称罗塘,又名三水,南可通江,西达淮湖,东则到海,明代坝口未经阻塞,三水汇于河湾,激湍成罗纹形,北流而入下坝,并无阻隔。清初,黄君眉房建龙王庙于坝上,而上下河始分。”姜堰坝口之坝的建成承载着姜堰历史的变迁,见证了姜堰人民不惧艰辛的奋勇精神。姜堰古时常有水患,运泥筑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老乡们上百条运土船的日夜劳作下,大家克服了经济和体力不足的困难,筑成一座宽阔结实的大坝。以后的几十年,姜堰百姓还在周围建立家园和商铺,加上古运河的运输便利,坝口逐渐成为姜堰地区的商业中心,这里吃的、住的、用的样样俱全,叫卖声此起彼伏。

站在坝口广场中间思绪萦绕,忆古思今。随着近年来姜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水平快速提升,在历史发展的滚滚车轮下,坝口的变迁改造在所难免,但是这也反映了姜堰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相信,姜堰人民一定会在坝口以前的繁荣景象的基础之上,为姜堰造就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向党的二十大交出出色的答卷。

(该作品获得三等奖)

 

萧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