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4日

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广生态理念

“美丽姜堰”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本文字数:1478

本报讯(记者 陈琦琦 通讯员 潘蓉蓉)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区上榜,江苏省仅两家。这是我区继获得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我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广生态理念,凸显“两山”转化效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进。

“竹板打得啪啪响,先把二十大精神讲一讲;党的二十大已召开,高瞻远瞩向未来,二十大报告细细学,句句话儿暖心怀”“党的二十大领航向,中国式现代化已上场;治水惠民靓城乡,生态环境美四方”……罗塘街道银发宣讲员钱忠寿和“罗”声“宣”响队队员俞鳗容走村入户打着竹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夸赞我区创新治水模式打赢“碧水攻坚战”,表达了城乡居民心中的幸福感受。

钱忠寿的幸福感得益于我区坚持堵疏结合打赢“碧水攻坚战”。2020年,姜堰生态环境局决定打一场“碧水攻坚战”,确保年底全部达标。面对治水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多重困难,姜堰生态环境局创新治水模式,利用“高科技”查清每一个排污口、“大数据”找准每一个风险点、“精细化”治好每一个污染源,打出“查、测、治”链式“组合拳”。该局还积极上争200多万元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建设马河、黄村河、白南河等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净化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2020年,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二,4个省考以上断面100%达优Ⅲ水质,创历史最好水平。

时值初冬,每逢晴天,姜堰城乡呈现一幅天高云淡、空明澄净、蓝天碧水的美景。这是我区多措并举打造“蓝天工程”带来的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我区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优良天数比率为86.2%,同比上升2.7%,两项指标均位列泰州市第一。

蓝天是百姓幸福的底色。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去年我区把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点位长”职责,多次带队督查国、省控点周边大气环境管控状况,寻找问题,靶向施策。

针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我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广工业锅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全面淘汰钢铁、水泥、印染、化工等领域落后产能,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针对餐饮油烟这一影响空气质量的“顽疾”,我区将城区餐饮油烟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书记项目,通过制定方案、现场督查、问题曝光、定期调度等系列措施,对主城区各小区和1000多家餐饮企业逐一上门宣传,签订整治承诺书,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向餐饮油烟污染“亮剑”。“不以‘气’小而不为。”姜堰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要求系统工作人员精细化管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污染源”。

“我爱溱湖风光好,地上的花草空中的鸟,空气新鲜河水清,白鹭灰鹭喳喳叫。”优雅的歌声、朴实的乡音渐渐近了,头顶红绿相映方布巾的船娘徐五林将一叶小舟划向岸边。

近年来,我区立足于“灵韵三水·美丽姜堰”战略定位,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通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灵韵三水”名片塑造、“康养名城”建设等工作,不断擦亮高颜值生态底色,显著提升生态产品物质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快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进程,崛起了蒸蒸日上的“旅游经济”“生态经济”。我区探索形成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溱湖模式”、溱潼古镇文化遗存焕活、小杨社区“美丽田园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亩均论英雄”促“寸土生尺金”与“幸福河湖”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