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2日
区民宗局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
“三曲同奏”演绎新时代“石榴籽之歌”
本文字数:1568
本报讯(记者 孙柳 通讯员 胡英华)日前,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举行第二批新疆籍学生欢迎仪式。“感谢学校工作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辛勤付出,希望能够尽快融入姜堰中专大家庭一起学习。”作为第二批新疆学生代表的努尔则耶·库完腼腆地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区少数民族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面对民族工作发生的新变化,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通过“三曲同奏”,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空间上深度嵌入、生活上相互尊重、学习上共同进步,在增进民族团结、服务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效。
奏响“奋进曲”,点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内核引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定期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制定下发《党委(党组)书记抓统战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配套的“六个一”督查实施办法,明确13个镇街、26个部门党委(党组)书记11项个性任务清单;把民族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先后制定出台《姜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年规划》《姜堰区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目标。
用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谋发展是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键之举。区民宗局连续6年开展“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将民族政策理论作为民宗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冬训的培训内容,形成民族理论每年必学、民族政策逢会必讲的工作常态。坚持典型培育、教育引导,区民族团结促进会秘书长杨凤辉、推行少数民族班组的企业家袁华寿被表彰为“姜堰最美统战人物”;彝族妇女黄顺梦及其家庭被评选为“江苏好人”“全国文明家庭”。
奏响“致富曲”,激活就业创业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区民宗局加快推进帮扶基地建设,11个少数民族帮扶基地吸纳少数民族职工60名,吸引32户少数民族家庭入股农民合作组织,与2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助力少数民族群众增产增收;设立少数民族用工联络服务站,引导农村少数民族同胞转移就业,指导镇街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5次,培训少数民族同胞50多人次,帮助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加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动员各类统战人士与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组织统战干部与城西学校20户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结对,对4户因病返贫少数民族家庭给予对口救助、“输血”扶志,帮助2户家庭甩掉贫困帽子。区名僧大德慈善协会成立5年来为全区30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捐赠帮扶资金100多万元;与云南丽江市民宗、人社部门签订《“红石榴就业行动”双边协议》,达成就业意向人数20多名。每月走访少数民族用工企业,帮助10名少数民族员工解决子女就学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少数民族八省区返姜务工人员超过100名,少数民族员工复工率95%以上。
奏响“同心曲”,擦亮多元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字招牌”。区民宗局打造“堰上花开”民族工作品牌,在全市率先成立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以城西学校为示范样板,建设10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进课堂、进课本的“四进”活动,制定《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方案》,出台《姜堰区民族宗教工作进网格实施意见》,将民族工作嵌入全区930个党建网格、纳入综合社会治理网络,在少数民族群众较为集中的10多个村(社区)成立“红石榴驿站”,建立少数民族家庭“一户一档”数据库,制定“红黄蓝”三色个性化服务清单,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服务百余人次,畅通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最后一公里”。
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郑迎军表示:“民族团结事关民心、事关发展、事关稳定,我们将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作为重大工作任务来推进、作为工作接力棒来传接,精心施策抓巩固,精准聚焦补短板,精细谋划促提升,助力姜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姜城大地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