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27日
高二适:书风激荡 人品峥嵘
——访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民盟泰州书画院副院长、区美协副主席洪艳
本报记者 杜宇 郭岁俊 黄文婧 纪毅丰
本文字数:1115
一撇一捺,笔下尽是情怀;一笔一墨,书写人生境界。一代“草圣”高二适先生峥嵘人品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昨日,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民盟泰州书画院副院长、区美协副主席洪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洪艳说,高二适先生集学者、诗人、书画家为一身,嗜书如命,“一日无书则不能生”。自年少时就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疾苦,他的言行始终与国家、人民、文化同呼吸、共命运。
孟子曾说:“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满腹经纶的高二适深谙其道。1920年4月,著名实业家张謇为筹建糖厂,到高二适家乡东台考察,东台县委组织名流参加接待。此时15岁的年轻学生高二适已是县里的知名人士,他主动拜见张謇,陈述办糖厂的建议,得到张謇赞赏。高二适每每回忆此事,便觉得“其辞气似仍在眼中”,他认为自己当年做了一件很有价值意义的事。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二适先生来自基层乡村,亲身体验到各种扰民伤民的事件对民众危害的原因。1932年,国民政府水灾救委会指示东台县重修防灾抗灾河堤,由东台地方出劳务工,水灾救委会投发美麦以麦代赈,报酬劳工。然而以镇长代职的段长等人竟克扣劳工麦子,将大部分美麦偷偷贩卖、中饱私囊。当时在学校当校长的高二适毅然“为民请命”,上书国民政府水灾救委会反映情况。收到请命书后,《赈务月刊》第3卷第9—10期详细刊载了此事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答复。段长等人瓜分赈麦舞弊之事属于触犯法律行为,受到法律制裁,劳工们最终得到应有的劳务报酬。他在请命书中写道:“民权所赋予原不敢隔岸观火,盖颇欲为民请命以求正当之解决。”言语中一身正气,没有一点懦弱文人的样子。
除了关注民生疾苦外,高二适维护书学历史的精神也值得后人称颂。1975年11月25日,高二适与学生谭家明、徐学渊一同观游南京栖霞寺,发现栖霞寺的碑藏等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非常着急,即刻写信给管理寺庙的南京炼油厂革委会主任戴彬与党委书记王平,请他们妥善保管文物。信中表示“栖霞寺碑为江南名迹,乞公示意社中善为保持保存,以彰古物,而更进提倡书道地”。当时正处在“破四旧”的历史背景下,为了保护文物、弘扬书道精神,高二适冒着被批评甚至抓去坐牢的危险写信,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历史家的正直与自信。高二适的可贵,恰恰在于他的“不合时宜”,只忠于自己的历史观与书学观。
中国文化为什么数千年不断,离不开像高二适先生这样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担当情怀、贡献作为。高二适介入“兰亭论辩”虽然事出偶然,但这完全符合他的真实性格和立场。他始终以历史的镜子观照事实,虽然身在书斋,却是一位以赤子之学直面时事、心中怀揣国家和人民的有识之士。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学习高二适先生终其一生秉持的求真精神,更好地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