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24日

绿色循环 稻菇共舞

小杨社区创新轮作模式引领农业升级

本文字数:1062

本报讯(记者 陈慧)日前,记者走进三水街道小杨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连栋大棚,只见5月份种下的竹荪如亭亭玉立的“雪裙仙子”,长势喜人,目前已经进入采摘期。村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竹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悉,3个月前这里还生长着大片赤松茸。但随着温度升高,赤松茸进入休眠期,如何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小杨社区决定种植适宜高温生长的竹荪,形成竹荪与赤松茸轮番种植模式,实现一年“双高收”。

小小食用菌撑起村民“致富伞”。近年来,小杨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依托“状元菇”品牌优势,坚持“绿色+特色”发展思路,创新探索“稻菇轮作”“赤松茸竹荪等菌菇轮种”等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延长基地食用菌采摘、研学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农业增质提效,走出越来越宽的乡村振兴、强村富民之路。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说:“赤松茸在摄氏30度以下可以种植,5月份以后就结束生长周期。竹荪是耐高温的菌种,我们打算明年整个棚内都实行赤松茸加竹荪的轮作模式。”

在其他6座赤松茸种植大棚里,村民们除草、撒石灰消毒、翻耕土壤,为试种草菇、羊肚菌等食用菌做好准备。这6座大棚上半年也是种植的赤松茸,小杨社区创新提出“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产业发展思路,利用赤松茸休眠期,将大棚作为试种棚,尝试种植不同温度下适宜生长菌菇,从而进一步增加基地菌菇种类、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丰富菌菇研学内容,真正实现“一棚多用”、一年四季无间隙轮作。

室外赤松茸种植区也没闲着,此时已经无缝衔接种上了水稻。这种“水稻+赤松茸”的轮作模式也是小杨社区创新的绿色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以时间换空间,利用深耕还田技术,把废弃菌棒还田作为有机肥,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肥料,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又能继续还田作为种植赤松茸的基料,实现改善土壤、“菌稻”两收的多重效益,走出乡村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路,真正让“冬闲田”变“致富田”。

站在地头,可见田间绿油油的禾苗随风摇曳,舞出朝气蓬勃的好“丰”景。王政介绍:“5月份赤松茸的种植结束,废弃的菌料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现在种植水稻,实现绿色生态的种植模式。后期水稻收割以后,我们再用秸秆种植赤松茸,形成整个生产条线的循环。这种模式可以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增加小杨大米品牌的附加值。”

小杨社区推行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益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江苏星必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小杨社区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制种、种植、销售等环节全链条发展,有效解决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到农民增收与特色产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为小杨社区菌菇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