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9月24日

赓续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民创新力

“智慧姜堰”装上“最强大脑”

本文字数:1363

本报讯(记者 王宝华)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新入职教师的思政课、准新兵的役前“加油站”……进入9月,溱潼院士旧居访客盈门。自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这里形成的文化和影响更加激励姜堰儿女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

李德仁是从溱潼院士旧居走出的院士。他的弟弟李德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弟弟李德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当地誉为“一门三兄弟六院士”。姜堰籍院士现有8位,除了李氏三院士,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陆夕云,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曹福亮、陈学东,他们是我区的宝贵财富和人文地标。

点亮精神火炬,崇尚科学之光。早在2019年,区政协就牵头创作出版报告文学集《姜堰院士》。书中呈现5位院士的璀璨人生:李德仁锲而不舍,实现“驻地观天”风范;李德群不忘初心,成就共和国“材料之王”;杨元喜蹲守计算机房七天七夜,练就“北斗人生”;缪昌文时刻胸怀祖国,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坝之神”;曹福亮以“一棵银杏树”根植出了一座城市的产业兴旺……现在,《姜堰院士》成为我区全民阅读的推荐好书。

2022年,溱潼院士旧居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基地以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院士共同旧居为核心,依托院士风采馆、家风家训馆、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小镇客厅、古镇测绘主题园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系列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构筑起完整的院士精神展陈宣教体系,每年接待访客10多万人次。

科学家携手企业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4月5日,我区召开创新发展大会,诸多姜堰籍院士专家分别围绕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作主旨演讲,为我区新发展提供科学指南。大会集中签约产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309.01亿元。今年7月11日,区委领导奔赴武汉,拜访李德仁、陈学东两院士,联系他们的科研团队,在卫星通导遥、精密减振产业链中寻找切入点,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相关部门和企业与华中科技大、武汉科技大合作共建产业化基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离岸创新中心实质化运营;紧盯“新兴赛道+前沿技术”,利用院士、乡贤资源,围绕低空飞行器零部件、精密减震设备、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引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从0到1,到10,再到100”的科技创新生态链。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我区将实施高新企业三年培育行动,力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新建企业离岸创新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突破2.85%。”

赓续科学家精神,激发全民创新力。近年来,我区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举办“同城英才汇”“院士家乡行”“姜堰人才日”系列子活动,一批院士身回故里、智归家乡,为“智慧姜堰”装上“最强大脑”。今年5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首站走进省姜堰中学,姜堰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分享《什么是IC光刻机》,勉励同学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探索联合育人路径,该校被设为华中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我区中小学播撒科技“金种子”,每逢重大时间节点,都开展“科技与未来”主题活动,溱潼中心小学创客中心、梁徐中心小学少年科学院发挥学生想象力,开展活动圆科技梦,学生10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和江苏省人工智能竞赛中获奖。

以科学家为偶像,做新时代追梦人,我区将致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在全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