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8日
“溱湖簖蟹”产业培育体系着力形成新模式
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
本文字数:1282
本报讯(通讯员 姜薇)日前,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发文,同意北京市大兴区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我区探索建立“溱湖簖蟹”产业培育和品牌保护体系获批。
为积极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推动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着力打造极具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我区立项开展“建立‘溱湖簖蟹’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同保护和产业培育体系”改革试验,致力探索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利用协同推进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着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标农产品培育发展新模式。
我区位于江苏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全区总面积858平方公里,总人口71.27万,下辖9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有耕地面积62.4万亩、水面面积28.9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0.54万亩。
河蟹是我区重点打造的乡土特色产业,因其独特优良的水生态环境孕育了一流的品质,养殖面积达3160公顷,年产量5500吨,产值5亿元。多年来,我区积极开展河蟹品牌打造,2020年“溱湖簖蟹”与“阳澄湖大闸蟹”同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产品,2022年“溱湖簖蟹”入选江苏省首批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目录,目前建有新富源养殖基地、冯庄渔业产业园、龙港养殖基地3个“溱湖簖蟹”地标农产品核心产区,“溱湖簖蟹”多次在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摘得金奖。
据介绍,区农业农村局将强化工作举措,着重提升溱湖簖蟹品质并加强品牌保护,积极推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致力增强簖蟹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态势。
实施优质种苗培育工程。在淤溪镇建设河蟹苗种培育基地,加大河蟹新品种引进力度,开展新品种养殖试验示范;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制定《溱湖簖蟹蟹种培育技术规程》,以规范技术提高蟹种质量;加强养殖密度管控、水环境管理、投入品使用、病害防控等技术指导,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从源头上把好种苗质量关。
实施标准池塘改造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高标准池塘改造计划,开展清淤浚深、固基护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池塘水生态环境;推进养殖池塘尾水治理,示范推广“四池三坝”、人工湿地等多种尾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开展养殖池塘尾水监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对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排放的尾水进行监测。
实施全程质量管控工程。推进溱湖簖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适用标准目录,梳理评估现有标准,分批组织标准修订;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原则,组织采集、制(修)定各级各类标准,集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控制标准;加强“溱湖簖蟹”地标的规范授权和质量管控,实施标准进企入户行动,实现标准化生产全面覆盖。
实施品牌推广营销工程。深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借助“姜味食足”公用品牌的强大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溱湖簖蟹品牌文化内涵,策划举办溱湖簖蟹系列专场推介、展示展销、产销对接等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集中宣传造势,努力提升溱湖地标品牌知名度;精心策划组建溱湖簖蟹产业协会,完善协会组织、制度章程和市场化运营机制,统筹推进簖蟹全产业链发展,严格规范地标品牌的使用授权,合力打造优质簖蟹地标产品营销平台,促进簖蟹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