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2日

一站“问诊”减负 精准“开方”赋能

全区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首场活动走进天目山街道

本文字数:1447

本报讯(记者 颜禹铭 卞成)3月31日,全区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首场活动在天目山街道举行。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靓靓强调,开展“巡诊家家到”行动,就是要以科学精准的系统性问诊,在面对面问答中进行“麻雀式”解剖研究,实现一站式“诊断”、一次性“开方”,真正帮助镇街找准“症结”、挖出“病灶”,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为基层治理凝聚合力、减轻负担。区领导王荣明、黄卫平、赵永钢、刘禅、李伯群、刘沛、陆锋、滕智东参加活动。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校外的‘小饭桌’‘小摊贩’食品安全究竟谁来管?”“‘大渔池’农贸市场的建设方,你们有没有做业态规划、有没有加强监督管理?”“全区小区监控设备的底数清不清?未接入公安网络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活动中,孙靓靓现场“出题”“点将”,相关区领导、街道、部门当场回应,一问一答,追问不断,直击痛点,不走形式,“辣”味持续升级。

据悉,今年我区聚焦基层治理难点,面向各镇街全面开展“巡诊家家到”行动,旨在整合党政、群团、社会各界力量,每月一个镇街,通过前期体检、现场看诊、集中会诊3个环节,对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全面体检,进一步帮助各镇街找准“薄弱处”“空白点”,有力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高效融合。

前期体检中,我区组建35个部门参与的“体检团”,以“四不两直”形式下沉镇街深入“体检”,首场面向天目山街道,形成“体检”报告31份,梳理问题清单178条,确定赋能内容46项;天目山街道勇于刀刃向内、开诚布公,形成涵盖14类74条问题的自检报告,为集中会诊做足准备。

现场看诊阶段,围绕“体检报告”,选取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为老服务中心人气不高”“综治中心阵地建设相对滞后”等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现场“把脉问诊”,会商解决措施。

集中会诊前,区效能办牵头暗访,深入一线群众实地采访,拍摄问题曝光专题片。与会人员集中观看,直面矛盾,当场剖析,所涉问题均现场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主体、解决措施、办结时限。

孙靓靓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基层治理“一盘棋”思想,坚持现场对账找漏洞、交叉分析查盲点,一起来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以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巡诊把脉”,深度挖掘根源性问题;一起来找准“原因背后的原因”,采取“自检+问诊+会诊”模式,进行麻雀式解剖研究,切实搞清楚“治理之难”的深层次原因;一起来找对“办法背后的办法”,从顶层设计上为基层治理找路径、聚合力、减负担,寻求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的最优解、根本解。

孙靓靓要求,写好“两份报告”,进一步强化巡诊准度。坚持走出“舒适区”、锁定“新视角”、立足“小切口”,聚焦镇街“当前最迫切的、群众最关注的、治理最需要的”问题,善于抓全局中的重点、重点中的关键、关键中的具体,真正在一线找准问题、找到答案、找对办法。用好“两张清单”,进一步强化巡诊精度。对照赋能清单、共性个性问题清单,突出“书记抓”与“抓书记”并重、“自己抓”与“一起抓”并重、“抓具体”与“抓创新”并重,进一步打破部门、镇街壁垒,推动“五治”融合,以“巡诊家家到”推动形成更多基层首创,真正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抓好“两项机制”,进一步强化巡诊实度。建立“难题共答”机制,围绕问题的首位度、价值度、推广度,明确年度基层治理攻坚项目,实行提级管理、难题共答、滚动推进;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强化专班引领、考核引领、作风引领,结合正在开展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闭环解决一批基层治理难题,大幅提升全区基层治理质效。